各位观众晚上好,今天是2021年02月02日,欢迎您收看今天的新闻联播节目,今天节目的主要内容有:
【“十三五”成就巡礼】水利建设有力支撑我国经济社会发展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完整版):“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十六字治水方针。“十三五”期间,我国加大水利投资力度,骨干水网加快形成,供水保障、防洪减灾能力显著提升,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十三五”期间,我国有力推进重大节水供水工程建设,这些工程包括江河湖泊治理骨干工程、重大引调水工程、大型灌区以及重大农业节水工程等。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通水以来,共有395亿立方米的长江水一路北上,受益人口超1.2亿;广西大藤峡一期工程已于2020年通水运行,显著提升了粤港澳大湾区的供水保障能力;云南滇中引水工程施工进展顺利,狮子山隧道攻克多项世界级技术挑战,为金沙江干流引水至滇中提前一年通水创造了条件。
截至“十三五”末,国家确定的172项重大水利工程累计开工149项,为稳投资、保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中36项工程已经建成并发挥效益,项目推进之快、力度之大前所未有。
“十三五”以来,我国大江大河治理持续推进,重点河段和区域防洪减灾能力明显提升。目前全国已建成防洪标准5级以上的江河堤防32万公里,水库9.88万座。在长江流域,包括三峡、丹江口、溪洛渡、向家坝等控制性水库在内的101座工程纳入汛期联合调度。尽管2020年我国发生了严重的洪涝灾害,但全国大江大河干流和重要圩垸堤防无一决口,大中型水库无一垮坝,工程险情显著减少。
“十三五”期间,中央启动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全国农村集中供水率达到88%,自来水普及率达到83%。2013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引洮供水一期工程,提出“要尊重科学、审慎决策、精心施工,把这项惠及甘肃几百万人民群众的圆梦工程、民生工程切实搞好”。
受益于引洮供水工程,地处海拔2200米高山上的甘肃省定西市贾家湾村,成为定西最后一批结束饮用苦咸水历史的村子。
“十三五”以来,我国共改善2.7亿农村人口供水保障水平。在新疆,通过400多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项目的实施,南疆67个地处沙漠腹地、边远高寒地区的不通水村全都通水;在河北,553个行政村共40万居民实现城乡供水一体化,彻底摆脱了高氟水的困扰。
兴水利惠民生。“十三五”期间,我国还推动水环境治理、水土保持和河湖保护,新增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24.6万平方公里,建成生态清洁小流域950多条,水利建设取得前所未有的成就。
李克强同在华外国专家举行新春座谈会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完整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2日下午在人民大会堂亲切会见在华工作的外国专家代表并同他们座谈交流。
李克强首先向在华外国专家和所有支持中国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国际友人致以节日问候和良好祝愿。他表示,邀请外国专家对中国政府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有利于促进科学民主决策,也是更好顺应国内国际发展大势。
来自美国、意大利、新加坡、尼泊尔、英国、法国的专家围绕中国经济、教育、科技、环保、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等谈了意见和建议。
李克强表示,新冠肺炎疫情给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带来严重冲击。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坚强领导下,经过全国人民共同努力,中国经济取得了来之不易的成绩,全年实现了正增长。我们主要围绕市场主体的发展和基本民生的需求,精准有效制定和实施宏观政策,既及时果断又不搞“大水漫灌”,使经济得以较快恢复和发展,主要靠的是市场力量和市场主体活力,这也使得中国以合理政策代价取得较好的实际成效。
李克强指出,我们将继续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保持宏观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推动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使中国经济的基本盘更加稳固,保持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局面。
李克强强调,中国作为最大发展中国家,市场潜力巨大。我们将依靠改革开放为动力,处理好市场与政府的关系,努力构建新发展格局。更大力度推进对外开放,学习一切值得学习的先进科学理念和研究方法。欢迎更多外国专家踊跃来华工作,中国政府将提供更多工作生活便利。
刘鹤、王毅、肖捷、何立峰等出席。
李克强向蒙古国新任总理致贺电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完整版):2月1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向蒙古国新任总理罗布桑那木斯来·奥云额尔登致贺电。
李克强在贺电中表示,中蒙是山水相连的友好邻邦。两国关系保持良好发展势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两国人民守望相助、合作抗疫,取得积极成效,共同书写了两国传统友好新篇章。新形势下,中蒙关系面临新的发展机遇。中方愿同蒙方一道,共同努力推动中蒙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迈向更高水平。
韩正同欧盟委员会第一副主席举行首次中欧环境与气候高层对话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完整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韩正1日在北京通过视频方式同欧盟委员会第一副主席蒂默曼斯举行首次中欧环境与气候高层对话。
韩正表示,习近平主席已经宣布,中国力争于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是中国基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担当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对自身气候环境政策作出的重大宣示。如期实现承诺目标,中国需要付出极其艰苦的努力,以更大力度推进节能减排和低碳发展。
韩正指出,2020年9月,中德欧领导人视频会晤决定建立中欧环境与气候高层对话,打造中欧绿色合作伙伴关系。我们要落实领导人共识,发挥高层对话的引领作用,深化中欧环境与气候务实合作,使绿色合作成为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新亮点新引擎。要坚持多边主义,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恪守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推动构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环境治理体系。《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将在中国昆明举办,希望中欧双方携手努力,力促大会取得积极成果,共启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新进程,推动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
蒂默曼斯表示,欧方高度赞赏中方在气候变化等问题上采取的积极立场,愿扩大和深化欧中环境与气候领域对话合作,充分发挥多边机制作用,支持中方办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
中共中央纪委机关 中共中央组织部 国家监察委员会联合印发《关于严肃换届纪律加强换届风气监督的通知》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完整版):近日,中共中央纪委机关、中共中央组织部、国家监察委员会联合印发了《关于严肃换届纪律加强换届风气监督的通知》。